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认定高学林等一百三十七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6:42:10   浏览:926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认定高学林等一百三十七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通知

国家烟草专卖局


中烟职改[2004]1号

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认定高学林等一百三十七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通知




行业各直属单位:
  经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应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烟草总公司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认定高学林等5人研究员任职资格,任职资格时间从2003年11月25日起算;认定茹呈杰等4人副研究员任职资格,任职资格时间从2003年11月25日起算;认定童培莉等44人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任职资格时间从2003年11月12日起算;认定肖汉乾等19人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任职资格时间从2003年12月10日起算;认定王现军等15人高级经济师任职资格,任职资格时间从2003年10月16日起算;认定刘艾生等15人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任职资格时间从2003年10月22日起算;认定潘小迅等35人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任职资格时间从2003年10月29日起算。具体名单如下:

  国家局(总公司)机关各部门、各单位(12人)
  高级工程师(3人):童培莉、鲁京序、高一军
  高级经济师(3人):王现军、陈玉秋、李安
  高级会计师(2人):刘艾生、罗明德
  高级政工师(4人):潘小迅、贾明非、温凤林、冯京安

  中国烟草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人)
  高级工程师(3人):李礼、沈德武、郭建娟
  高级政工师(1人):李东亮

  中国烟草总公司北京市公司(2人)
  高级工程师(1人):岳雪梅
  高级会计师(1人):程惠瑾

  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北省公司(2人)
  高级工程师(2人):刘俊勤、崔全章

  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南省公司(2人)
  高级农艺师(1人):肖汉乾
  高级政工师(1人):万宁

  中国烟草总公司吉林省公司(8人)
  高级工程师(2人):李龙勋、丁昌禄
  高级经济师(2人):孙国伟、李依
  高级会计师(1人):张元
  高级政工师(3人):马利、赵景龙、周兴俭

  中国烟草总公司辽宁省公司(3人)
  高级工程师(1人):魏利
  高级农艺师(1人):王龙宪
  高级政工师(1人):韩佳君

  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北省公司(7人)
  高级工程师(4人):江振声、王建新、尤长虹、杨德勇
  高级农艺师(2人):李锡宏、杨林波
  高级政工师(1人):黄国珍

  中国烟草总公司福建省公司(4人)
  高级工程师(3人):林荣欣、黄华、张益兰
  高级政工师(1人):陈添成

  中国烟草总公司深圳市公司(1人)
  高级政工师(1人):张玲

  中国烟草总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司(1人)
  高级会计师(1人):邱永春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13人)
  研究员(4人):高学林、陈良元、吴鸣、尹启生
  副研究员(2人):茹呈杰、聂聪
  高级工程师(6人):冯茜、赵航、黄卫东、堵劲松、禹舰、王宏
  高级农艺师(1人):董志坚

  中国烟草总公司黑龙江省公司(4人)
  高级农艺师(1人):赵袁毅
  高级经济师(1人):王福国
  高级会计师(1人):杨克颖
  高级政工师(1人):刘晓兵

  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21人)
  研究员(1人):李天飞
  副研究员(1人):王保兴
  高级工程师(6人):袁建华、江涛、石凤学、肖燕、王惠平、王勇
  高级农艺师(4人):张绍德、顾华国、邹加明、陈岗
  高级经济师(1人):姚庆艳
  高级审计师(1人):徐保华
  高级政工师(7人):吴仕江、王力京、雷丽清、俞瑞方、高体仁、魏志刚、杨作琴

  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6人)
  高级工程师(2人):张静、刘志旺
  高级农艺师(1人):侯留记
  高级经济师(3人):吴宪、吴钢、程佳华

  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3人)
  高级工程师(1人):李林
  高级农艺师(1人):孙光军
  高级政工师(1人):胡凡军

  中国烟草总公司江苏省公司(1人)
  高级经济师(1人):李潮江

  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省公司(4人)
  高级会计师(1人):李公杰
  高级政工师(3人):王健、王洪奎、崔世军

  中国烟草总公司安徽省公司(3人)
  高级工程师(2人):黄瑞、胡立新
  高级政工师(1人):仲立君

  中国烟草总公司江西省公司(5人)
  高级经济师(2人):李文、刘莉
  高级会计师(1人):陈建辉
  高级政工师(2人):万峻、叶华英

  中国烟草总公司陕西省公司(7人)
  副研究员(1人):雷东锋
高级农艺师(3人):刘治清、唐永红、雷学锋
  高级经济师(1人):张曼军
  高级会计师(2人):屈建民、陈琳

  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7人)
  高级工程师(1人):盛全铭
  高级农艺师(2人):马聪、刘金海
  高级经济师(1人):陈书政
  高级会计师(2人):刘保江、王萍
  高级政工师(1人):徐鸿飞

  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2人)
  高级农艺师(1人):邱妙文
  高级政工师(1人):廖中浩

  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1人)
  高级政工师(1人):孙伦仲

  中国烟草总公司浙江省公司(4人)
  高级工程师(3人):储国海、虞文进、章志华
  高级会计师(1人):童士元

  中国烟草总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司(2人)
  高级农艺师(1人):韦建玉
  高级政工师(1人):孔海涛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1人)
  高级政工师(1人):刘罗曼

  中国烟草总公司山西省公司(3人)
  高级工程师(1人):王菊
  高级政工师(2人):栗书文、周润生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2人)
  高级工程师(2人):王晓青、顾仁保

  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2人)
  高级工程师(1人):沈中奇
  高级会计师(1人):高升业






中国烟草总公司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二○○四年三月三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27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90年4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
1990年4月4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0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七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对合营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合营企业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二、第三条修改为:“合营各方签订的合营协议、合同、章程,应报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以下称审查批准机关)审查批准。审查批准机关应在三个月内决定批准或不批准。合营企业经批准后,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主管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开始营业。”
三、第六条第一款修改为:“合营企业设董事会,其人数组成由合营各方协商,在合同、章程中确定,并由合营各方委派和撤换。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合营各方协商确定或由董事会选举产生。中外合营者的一方担任董事长的,由他方担任副董事长。董事会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决定合营企业的重大问题。”
四、第七条第二款修改为:“合营企业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享受减税、免税的优惠待遇。”
五、第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合营企业应凭营业执照在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允许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外汇帐户。”
第十条第一款修改为:“外国合营者在履行法律和协议、合同规定的义务后分得的净利润,在合营企业期满或者中止时所分得的资金以及其它资金,可按合营企业合同规定的货币,按外汇管理条例汇往国外。”
第十一条修改为:“合营企业的外籍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其它正当收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可按外汇管理条例汇往国外。”
六、第十二条修改为:“合营企业的合营期限,按不同行业、不同情况,作不同的约定。有的行业的合营企业,应当约定合营期限;有的行业的合营企业,可以约定合营期限,也可以不约定合营期限。约定合营期限的合营企业,合营各方同意延长合营期限的,应在距合营期满六个月前向审查批准机关提出申请。审查批准机关应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决定批准或不批准。”
七、第十三条修改为:“合营企业如发生严重亏损、一方不履行合同和章程规定的义务、不可抗力等,经合营各方协商同意,报请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主管部门登记,可终止合同。如果因违反合同而造成损失的,应由违反合同的一方承担经济责任。”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以下简称外国合营者),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中国合营者)共同举办合营企业。
第二条 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外国合营者按照经中国政府批准的协议、合同、章程在合营企业的投资、应分得的利润和其它合法权益。
合营企业的一切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令和有关条例规定。
国家对合营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合营企业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三条 合营各方签订的合营协议、合同、章程,应报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以下称审查批准机关)审查批准。审查批准机关应在三个月内决定批准或不批准。合营企业经批准后,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主管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开始营业。
第四条 合营企业的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
在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合营各方按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
合营者的注册资本如果转让必须经合营各方同意。
第五条 合营企业各方可以现金、实物、工业产权等进行投资。
外国合营者作为投资的技术和设备,必须确实是适合我国需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如果有意以落后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欺骗,造成损失的,应赔偿损失。
中国合营者的投资可包括为合营企业经营期间提供的场地使用权。如果场地使用权未作为中国合营者投资的一部分,合营企业应向中国政府缴纳使用费。
上述各项投资应在合营企业的合同和章程中加以规定,其价格(场地除外)由合营各方评议商定。
第六条 合营企业设董事会,其人数组成由合营各方协商,在合同、章程中确定,并由合营各方委派和撤换。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合营各方协商确定或由董事会选举产生。中外合营者的一方担任董事长的,由他方担任副董事长。董事会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决定合营企业的重大问题。
董事会的职权是按合营企业章程规定,讨论决定合营企业的一切重大问题: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活动方案、收支预算、利润分配、劳动工资计划、停业,以及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审计师的任命或聘请及其职权和待遇等。
正副总经理(或正副厂长)由合营各方分别担任。
合营企业职工的雇用、解雇,依法由合营各方的协议、合同规定。
第七条 合营企业获得的毛利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缴纳合营企业所得税后,扣除合营企业章程规定的储备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净利润根据合营各方注册资本的比例进行分配。
合营企业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享受减税、免税的优惠待遇。
外国合营者将分得的净利润用于在中国境内再投资时,可申请退还已缴纳的部分所得税。
第八条 合营企业应凭营业执照在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允许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外汇帐户。
合营企业的有关外汇事宜,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办理。
合营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可直接向外国银行筹措资金。
合营企业的各项保险应向中国的保险公司投保。
第九条 合营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应报主管部门备案,并通过经济合同方式执行。
合营企业所需原材料、燃料、配套件等,应尽先在中国购买,也可由合营企业自筹外汇,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购买。
鼓励合营企业向中国境外销售产品。出口产品可由合营企业直接或与其有关的委托机构向国外市场出售,也可通过中国的外贸机构出售。合营企业产品也可在中国市场销售。
合营企业需要时可在中国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第十条 外国合营者在履行法律和协议、合同规定的义务后分得的净利润,在合营企业期满或者中止时所分得的资金以及其它资金,可按合营企业合同规定的货币,按外汇管理条例汇往国外。
鼓励外国合营者将可汇出的外汇存入中国银行。
第十一条 合营企业的外籍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其它正当收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可按外汇管理条例汇往国外。
第十二条 合营企业的合营期限,按不同行业、不同情况,作不同的约定。有的行业的合营企业,应当约定合营期限;有的行业的合营企业,可以约定合营期限,也可以不约定合营期限。约定合营期限的合营企业,合营各方同意延长合营期限的,应在距合营期满六个月前向审查批准机关提出申请。审查批准机关应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决定批准或不批准。
第十三条 合营企业如发生严重亏损、一方不履行合同和章程规定的义务、不可抗力等,经合营各方协商同意,报请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主管部门登记,可终止合同。如果因违反合同而造成损失的,应由违反合同的一方承担经济责任。
第十四条 合营各方发生纠纷,董事会不能协商解决时,由中国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仲裁,也可由合营各方协议在其它仲裁机构仲裁。
第十五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本法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赴外地任教期间工资待遇、生活津贴的暂行规定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劳动总局


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赴外地任教期间工资待遇、生活津贴的暂行规定
1981年6月16日,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劳动总局


为了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促进校际之间的师资交流和积极支援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及新建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现对高等学校教师受聘赴外地任教期间工资待遇、生活津贴等开支问题,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高等学校教师离开所在学校赴外地学校担任定期的教学工作,必须事先由聘任学校向受聘教师所在学校提出要求,并经受聘教师所在学校同意,签订聘任合同后,方可聘用。
二、受聘教师在聘任期间的原工资(含标准工资、生活费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由聘任学校按月支付给受聘教师所在学校的财务部门。受聘教师仍在所在学校领取原工资(含标准工资、生活费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并享受原有的福利待遇。
三、受聘教师赴外地任教期间,由聘任学校比照当地差旅费规定的标准发给住勤费。一个月以内的,按规定的标准发给;连续计算超过一个月的,其超过天数减半发给。
受聘教师赴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院校任教期间,按规定可以享受其工资区类别差额和生活费补贴的,由聘任学校支付给受聘教师;领取工资区类别差额和生活费补贴后,不发给住勤费;如工资区类别差额和生活费补贴低于住勤费的,则可发给住勤费,不另发工资区类别差额和生活费补贴。
四、受聘教师赴外地学校任教的往返车船费、途中伙食补助费,由聘任学校按所在地差旅费标准,予以报销。
五、受聘教师赴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因气候差异较大,所需御寒服装补助费,由聘任学校按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予以报销。
六、高等学校教师在本地区的学校兼课,仍按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高等学校兼课教师酬金和教师编译教材稿酬暂行规定》办理。
七、本暂行规定只适用于高等学校,并从下达之日起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