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无锡市政府性投资公共停车泊位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7:47:34   浏览:87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无锡市政府性投资公共停车泊位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无锡市政府性投资公共停车泊位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锡政办发〔2009〕128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无锡市政府性投资公共停车泊位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四月七日

  无锡市政府性投资公共停车泊位

  资金管理办法

  (2009年3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性投资公共停车泊位(以下简称公共停车泊位)资金管理,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推进政府性投资公共停车泊位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锡政办发〔2009〕12号)、《无锡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锡政发〔2004〕69号)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共停车泊位资金来源为公共停车泊位收入。

  第三条 公共停车泊位收入是政府资源性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应严格执行财政管理规定。

  第四条 公共停车泊位收入实行市建市收,区建区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

  第五条 公共停车泊位收入除必要的成本开支外,主要用于城市管理、城市维护和城市建设支出。

  第二章 收入管理

  第六条 公共停车泊位收入由城市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征收,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

  市级公共停车泊位管理,市城管局可采取委托收费方式组织征收。由市城管局与委托对象签订委托征收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委托对象严格执行合同约定和收费标准,收取的公共停车泊位收入按月全额解缴市城管局财政专户分户。

  区级公共停车泊位管理,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推进政府性投资公共停车泊位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锡政办发〔2009〕12号)执行,区级取得的收入每月按时向市财政局报送收支计划及执行情况。全额缴入区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七条 公共停车泊位收入统一使用省级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

  第八条 市城管局是财政票据购领单位,全面负责对公共停车泊位使用的财政票据进行管理。市城管局要建立健全财政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等制度,指导委托对象正确使用财政票据,确保财政票据安全。

  委托对象要按照财政票据的使用要求,规范票据使用行为,建立严格的票据领用、保管、结报制度,确保票款一致,票据使用范围接受财政部门监督。

  第三章 支出管理

  第九条 公共停车泊位资金使用原则

  (一)以收定支的原则。

  (二)专款专用的原则。

  (三)实行绩效评价的原则。

  第十条 使用范围

  (一)委托对象在受托管理公共停车泊位过程中发生的经营管理成本,包括人员费用、划线、标牌、着装制作成本及其他管理费用;

  (二)城市管理、城市维护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第十一条 区级公共停车泊位收入缴入区级财政专户后,按季报送必要的成本开支,收益在年终进行分配。其中:对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滨湖区,市与区按70%和30%的比例进行分配;对锡山区、惠山区、新区,市与区按30%和70%的比例进行分配。各区应编制区级公共停车泊位资金支出明细项目预算,报市财政局和市城管局审核后统一编入公共停车泊位资金预算。

  第十二条 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城管局编制公共停车泊位资金支出明细项目预算,报经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三条 市城管局作为公共停车泊位资金预算具体执行部门,应严格执行支出预算,加强资金的使用及绩效管理,严禁挤占和挪用,并主动接受同级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 绩效监督

  第十四条 财政部门结合预算管理、会计管理等财政业务管理要求,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的方式对公共停车泊位资金实施绩效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第十五条 绩效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审核公共停车泊位资金预算和用款计划,跟踪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和异常情况实施专项检查,依法处理违规违纪问题,对公共停车泊位资金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评价。

  第十六条 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违法等问题,财政部门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并通报监察、审计部门。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六届第42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六届第42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1986年6月25日的决定:
任命王蒙为文化部部长。
免去朱穆之的文化部部长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李先念
1986年6月25日




黄南藏族自治州林木管护条例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黄南藏族自治州林木管护条例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1997年4月27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8年9月25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在林业建设中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并对森林资源实行保护性措施。
第三条 州、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设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人员,负责本辖区的林业工作。
第四条 国有林场和有成片林的基层单位及村(居)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护林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护林员,实行林木管护责任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督促国有林场与林区村(居)民委员会、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等开展护林联防工作,划分责任区,签订责任书,定期检查,兑现奖惩。
公路、渠道两旁,水库周围,城镇街道及机关、团体、学校、厂矿、部队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或个人管护。
第五条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严禁采伐。
州、县属国有林区森林的采伐,按国家有关保护森林资源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建立护林防火组织和毗邻区护林防火联防组织,设置防火设施,制定补救预案,落实防火责任制。
第七条 本州境内森林防火警戒期为当年10月1日至翌年5月31日。防火期内应加强火源管理,禁止林区野外用火。
第八条 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均应承担造林绿化任务,实行划片定点、包栽包活、限期绿化的办法。对未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单位,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征收绿化费。
凡承担义务植树的城镇居民、农村村民,每人每年均应完成植树3~5棵任务。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各国有林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鼓励有经营开发能力的集体和个人,以承包、租赁等形式,在宜林荒山荒地植树造林,开展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
依法在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上植树造林的,林地所有权不变;林地使用权和营造的林木归造林者所有,可以继承、转让、承包、租赁和拍卖。继承、转让、承包、租赁和拍卖使用权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依法取得宜林荒山荒地使用权后连续两年未进行植树造林及与林业有关的设施建设的,经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收回土地使用权。并由同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取绿化延误费。
第十条 未经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林区收购木材和从事林副业生产。
经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国有林场可根据林木生产情况,有计划地安排林区群众开展林副业生产及砍柴活动,为林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第十一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量。必须进行抚育更新的,其年采伐量按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限额执行。
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采伐许可证的审批权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禁止毁林开垦、采金、采石、挖沙、取土及其他毁林行为。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封山育林区、更新造林区和幼林区开垦、放牧、砍柴、挖药材。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国有林场进行抚育间伐、更新、造林、苗圃建设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牧区群众承包草场内属国家所有的小片和零星林木,由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与村(牧)委会或牧户签订林木承包管护责任书。
农区集体经济组织营造的林木,由集体经济组织与管护单位或个人签订林木承包管护责任书。
第十四条 从国有林场运出木材,必须持有该场的检尺单、发票、出境证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检疫证和运输证。
运输集体或个人木材,须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报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签发运输证和检疫证。
第十五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林场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超限额超面积采伐,乱批清林或以清林为名盗伐、滥伐林木的,除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外,同时追究批准人的责任。
林业检查站工作人员及林场护林员监守自盗,变相盗伐林木或倒卖国有林木的按盗伐林木论处。
第十六条 国家工作人员和护林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纵容、包庇他人破坏林木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封山育林区、更新造林区和幼林区开垦、采金、采石、挖沙、取土、放牧、砍柴、挖药材及其他毁林行为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毁坏林木价值1~5倍的罚款;毁坏林木的,依法赔偿损失,补种毁坏株数1~3倍的林木。
(二)无证、货证不符或超过有效证件规定的数量、品种、规格及起止地点运输木材,没收无证或超证运输的木材,并对货主处以木材价款40%的罚款,对承运者处以木材价款10%罚款;
(三)滥伐森林或其他林木5立方米下,幼树100株以下,除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外,并处以滥伐林木价值2~5倍的罚款;
(四)盗伐森林或其他林木1立方米以下,幼数50株以下者,除责令补种盗伐株数的10倍树木外,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10倍的罚款;
(五)盗伐、滥伐森林或林木的单位和个人拒不补种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六)盗伐、滥伐坎布拉、麦秀林区林木的,加倍处罚。
第十八条 拒不接受或阻碍国家工作人员和护林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条例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1998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