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6:31:24   浏览:81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三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2年12月2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五十七条修改为:“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二、将第六十三条修改为:“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三、将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四、将第九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本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本决定公布前已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但是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不符合本决定关于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的规定的,应当依照本决定进行调整;本决定施行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应当在本决定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并办理公司变更登记,方可经营新的劳务派遣业务。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3]12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
  近接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奖金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函》(教高函〔2003〕15号)。函称:为表彰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效果好的高等学校教授,教育部设立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该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表彰100名优秀教师,奖金每人2万元。2003年教育部评选了第一届获奖人员名单(见附件),奖金由教育部汇到教师所在学校转发获奖教师。现将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奖金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项的有关规定,对教育部组织评选颁发的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奖金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主管税务机关应按本通知附件规定的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人员名单办理有关免税手续。
  附件: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人员名单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三年十二月四日

附件:

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人员名单

陆俭明 北京大学 段富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丘维声 北京大学 张锦池 哈尔滨师范大学
吴思诚 北京大学 陈纪修 复旦大学
祝学光 北京大学 陆谷孙 复旦大学
方福前 中国人民大学 洪嘉振 上海交通大学
范钦珊 清华大学 郑树棠 上海交通大学
李砚祖 清华大学 华泽钊 上海理工大学
申永胜 清华大学 陈信元 上海财经大学
吴庆余 清华大学 俞丽拿 上海音乐学院
袁驷 清华大学 范从来 南京大学
王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卢德馨 南京大学
梅凤翔 北京理工大学 王守仁 南京大学
余永宁 北京科技大学 胡寿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常群 北京化工大学 于洪珍 中国矿业大学
刘庆昌 中国农业大学 曾勇 中国矿业大学
舒华 北京师范大学 赵振兴 河海大学
李健 中央财经大学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
金炳镐 中央民族大学 朱晓进 南京师范大学
顾沛 南开大学 林正炎 浙江大学
朱光磊 南开大学 吴秀明 浙江大学
王其亨 天津大学 陈国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静 河北北方学院 李尚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曹之江 内蒙古大学 余恕诚 安徽师范大学
林木西 辽宁大学 郭祥群 厦门大学
高占先 大连理工大学 王耀华 福建师范大学
王永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胡援成 江西财经大学
孙玉华 大连外国语学院 刘建亚 山东大学
宋天佑 吉林大学 张正斌 中国海洋大学
孙正聿 吉林大学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
姚建宗 吉林大学 房绍坤 烟台大学
蔡美花 延边大学 李梦如 郑州大学
田克勤 东北师范大学 石云霞 武汉大学
邓军 黑龙江大学 汪存信 武汉大学
刘敬圻 黑龙江大学 姚端正 武汉大学
蔡惟铮 哈尔滨工业大学 龚非力 华中科技大学
张少实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元杰 华中科技大学
郑用琏 华中农业大学 彭启琮 电子科技大学
刘连寿 华中师范大学 万德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万后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曹广福 四川大学
蔡自兴 中南大学 欧阳钦 四川大学
文继舫 中南大学 史启祯 西北大学
杨鹏程 湖南科技大学 冯博琴 西安交通大学
邓东皋 中山大学 马知恩 西安交通大学
王金发 中山大学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
王声涌 暨南大学 梁昌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秦秀白 华南理工大学 刘文西 西安美术学院
陈群 广州中医药大学 钱伯初 兰州大学
桑新民 华南师范大学 邹逢兴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黄希庭 西南师范大学 康颖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吴鹿鸣 西南交通大学 朱松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市直公费(统筹)医疗管理行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市直公费(统筹)医疗管理行办法》的通知

十政发[1996]29号
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县事业单位:
  《十堰市市直公费(统筹)医疗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并经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十堰市市直公费(统筹)医疗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省有关公费医疗管理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
法。
  第二条 我市市直公费医疗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定,共同负担,杜绝
浪费,保证基本医疗。
  第三条 公费医疗经费采取定额控制,国家、享受单位、医疗单位、享受者个人共同管
理,共同负担,区别对待的管理办法;统筹医疗经费实行定额补助,超支不补,包干使用的
办法。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尽早推行公费医疗社会保险统筹制度。
  第四条 公费医疗管理机构的职能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公费医疗政策、规定,制度具体实施办法。
  二、对公费医疗工作的计划、预测、组织协调、统计、调研等组织管理。
  三、对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单位和人员的范围及资格的审核。
  四、对市直公费医疗保险享受单位和定点医疗单位执行公费医疗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
检查监督。
  五、负责公费医疗经费预算的编制和经费的管理使用,并向财政局、卫生局编报公费医
疗经费决算。
  六、对各县(市)、区公费医疗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七、负责公费医疗政策的宣传教育。
              第二章  公费(统筹)医疗享受范围及证件管理
  第五条 公费医疗享受范围
  国家行政机关、人民团体及事业单位由国家预算内开支工资的在编人员;
  回乡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
  享受公费医疗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民政部门统一管理的离、退休人员;
  第六条 统筹医疗享受范围
  凡属行政、事业单位享受公费医疗的干部、职工的子女和没有固定收入的父母、配偶(
以下简称子女、父母、配偶),其条件是:
  子女、父母及配偶必须是和该干部职工居住在一起的本市城区户口;
  子女享受统筹医疗上至十六周岁;
  父母及配偶没有固定经济收入(不含离、退体)的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
以上者。
  第七条 公费医疗证件的办理及管理
  办理公费医疗证件由职工所在单位据实申报,由所在单位指定的专人,在规定时间内集
中到市公费医疗办公室办理登记、审验、办证手续。单位享受人数及市直享受总人数与第五
条核定的范围相符。
  公费医疗证件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涂改、冒名顶替,一经发现,立即收缴。如有
遗失,经本人申请,单位证明,市公费医疗办公室审难无误后可予补办。
             第三章  就医及转诊规定
  第八条 定点就医
  公费医疗享受单位根据划片定点就医原则,就近委托一个或两个市公费医疗管理部门指
定的医疗单位(不包括各指定医疗单位延伸的医疗网点),作为本单位的定点医疗单位,双
方签订医疗协议,以加强医患双方的管理,并报公费医疗办公室审查备案。公费医疗享受者
凭本人医疗证、在本单位委托的定点医疗单位,挂公费医疗双处方,现金就医。
  市直公费医疗的定点医疗单位是: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
、市二医院(结核病院)、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六堰山门诊部、柳林门诊部、市结核病防
治所。
  中医和妇幼保健及结核病方面的专科疾病,除在本单位委托的定点医院就诊外,确因治
疗需要,也可在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结核病院、市结核病防治所就医。
  公费医疗享受者因公出差(含探亲,下同),在市外发生急诊须在当地一家国家医院就
医。
  第九条 转诊规定
  因医疗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市属定点医疗单位不能确诊或治疗的病人,凭市太和医院、
市人民医院转院病情证明和单位意见,经市公费医疗办公室审批后,可转上级医疗单位就
医。
             第四章  公费(统筹)医疗经费管理及使用
  第十条 公费(统筹)医疗经费由市财政根据公费医疗办公室编制的计划进行审核,并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审定,在年初预算中统筹安排。对公费医疗享受单位实行定额管理,
年定额标准为:在职职工300元,退休职工500元,离休干部700元。由市财政局、 卫生局和
市公费医疗办公室共同审核,按照定额标准,由市财政局按照市财政局、卫生局和市公费医
疗办共同核定的数额,分季度核拨到享受单位,由享受单位管理控制使用。享受单位按季度
向公费医疗办公室和财政局报送人员变动和医疗费用执行情况审报表。各单位公费医疗经费
在定额内节约留用;超过定额后(不包括第十四条规定的公费医疗费用),经市财政局、卫
生局和市公费医疗办公室共同审核, 其超过部分, 除自负部分外门诊费用近享受单位负担
50%,财政负担50%的比例核销;住院费用按享受单位负担40%,定点医院负担15%,财政负担
45%的比例核销, 经批准转非本单位委托的定点医疗单位(包括市外医院)的住院费用按财
政负担50%,享受单位负担50%的比例核销。
  统筹医疗实行定额补助,超支不补,即按规定应享受统筹医疗者,由享受单位统一造册
,经市公费医疗办公室审核后,按每人每月补助10元标准包干使用。
  第十一条 公费医疗享受人员在划片定点医院,不论门诊或住院,其基本医疗费用按下
列比例自负;
  特殊病人自负5%;
  副市级待遇以下退休人员和三十年工龄且年满五十周岁以上人员自负10%;
  其余人员自负20%(不含第十四条规定的人员)。
  第十二条 女职工分娩费用,平产按1000元,难产按1500元核销,超过部分自理。
  第十三条 经批准转外地治疗的费用,在上述自负比例的基础上各再增加10%;
  第十四条 下列人员的公费医疗费用(不包括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自负的费用),据实
核销。  
  老红军、离休人员、回乡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死亡军人。副市级以上待遇(含副市级待遇)
的退休人员。
  第十五条 实施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费用按下列比例自负;
  离休人员、副市级以上待遇(含副市级)退休人员和特殊病人自负10%;
  副市级以下待遇的退休人员和三十年工龄且年满五下周岁以上的干部自负15%;
  其余人员自负25%。
  第十六条 享受公费医疗的干部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因病住院:
  一般干部职工可住20元以内的病床标准;
  副县级以上干部、享受副县级以上待遇人员和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可住25元以
内的病床标准;  
  副市级以上干部和享受副市级以上待遇人员可住50元以内的病床标准;
  超过以上标准的费用自理。
  第十七条 公费医疗享受人员自负部分超过承受能力的规定
  凡公费医疗享受人员处自负部分超过本人年工资总额50%以上部分, 本人负担确有困难
的可由所在单位给予补助,补助数额高困难程度确定。
  第十八条 公费医疗经费开支的范围
  检查费、冶疗费、药品费(指国家、省、市规定的公费医疗报销范围的药品)、床位费
、输血输氧费(限手术抢救)。
  第十九条 不属于公费医疗经费开支的范围
  各种美容、整容、矫形治疗费;
  挂号费、出诊费、会诊费、担架费、接送病人交通费、就医路费,不属于病床费的住宿
费、伙食费、配药用食品等费用;
  住院期间的降温费、取暖费、文娱活动费、草纸费、损坏公物赔偿费等;
  婚前、游泳、招工、招生、司机考验执照、入托入园等各种体检费;
  因打架斗殴、酗酒、自杀、交通肇事等造成伤残的医疗费;未经市公费医疗办公室批准
,自行到非指定医疗单位就医的一切费用;
  超过国家、省、市规定的公费医疗报销范围以外的药品费,以及特殊服务费。
  第二十条 凡公费医疗享受者,一律凭病历、处方、各种检查治疗报告单和医疗费收据
,在本单位审核报销。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报销
  病历记载与处方用药、收费收据不一致的医疗费;诊断与用药不相符的药品费;一日多
方重复用药的医疗费;超过规定剂量的药品费;
  出差期间在非国家医疗单位就医的医疗费;急诊中发生的与治疗不相关的医疗费;
  在医药商店购买的药品费;
  涂改过的处方、发票、病历;
  无统一编号的非正式医疗费收据;
  其它不属公费医疗报销的费用。
           第五章  定点医疗单位对公费医疗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公费医疗管理工作作为定点医疗单位综合目标管
理责任内容之一,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与其事业费挂钩,以增强定点医疗单位管理公费医
疗的责任感。
  第二十三条 定点医疗单位要教育医务人员端正业务指导思想,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严格遵守公费医疗管理规定,定期检查医务人员执行公费医疗管理规定的情况,配合享受单
位、管理部门加强公费医疗的管理;必须使用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公费医疗专用票
据,并按要求进行管理使用。
  第二十四条 医务人员必须坚持医疗原则,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
收费,门诊用药一般为三日量、慢性病不超过一周量,杜绝人情方、大处方。
  第二十五条 公费医疗人员就医时,接诊医生必须核对医疗证上照片是否与患者相符,
按规定在其医疗证上记载病史、诊断、用药,并开双处方;属治疗项目的要附治疗项目名称
、治疗次数、收费标准有清单。
  第二十六条  严格执行公费医疗自费药品范围的规定, 自费药品医疗单位必须专帐、
专柜核算出售,购、销、存相符;严禁定点医疗单位购进和销售非治疗性商品和保健用品,
如药物牙膏、保健食品、生活日用品、化妆品、磁疗器具等,也不得在药房、药库存放非治
疗性商品。
  第二十七条 严格对公费医疗住院病人的费用管理。禁止与住院患者病情不相符的药物
,更不得开自费药品。住院患者的医疗费必须与住院病历记载的相符,出院结算要附医疗费
用登记清单。
  第二十八条 严禁医务人员利用门诊、住院公费医疗患者的名义为自己或他人开药。
  第二十九条 严肃物价政策,公开各项收费标准,明码标价,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十条 对公费医疗制方医生实行挂牌服务、备案登记制度。凡违反公费医疗管理规
定的,取消其公费医疗制方医生资格。
               第六章  享受单位对公费医疗的管理
  第三十一条 公费医疗享受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的公费医疗管理,严格执行公费医疗
管理有关规定,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公费医疗管理工作,把好公费医疗人员享
受关,经费开支;严格按照公费医疗管理规定审报医疗费用;要建立公费医疗人个明细帐,
对公费医疗享受者的医疗费开支情况要定期张榜公布,按时按要求向公费医疗管理部门报送
帐表。
  第三十二条 享受单位依据医疗协议对其定点医院的医疗收费、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有
监督权,对其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有调查核实的责任。
              第七章  奖惩办法
  第三十三条 市财政每年安排公费医疗管理奖励基金10万元,由市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
根据本办法对公费医疗管理好的单位(享受单位、医疗单位、)和个人(医务人员、财务人
员、管理人员、)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三十四条 市公费医疗办公室和市财政局、卫生局主管领导及其管理公费医疗的人员
要对全市公费医疗开支实行目标管理,要对本办法的执行检查监督负责,由市公费医疗管理
员会每年确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公费医疗开支目标考核数,并在年终对目标执行情况及本办法
执行、检查监督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行监督得好并节支给予奖励,反之扣其人员工资、奖
金(办法另定)。
  第三十五条 享受单位违反公费医疗管理规定,乱报、乱支公费医疗经费,擅自扩大享
受人员范围,按其发生医疗费用的一至三倍罚款,并予通报批评,直至取消该单位享受公费
医疗资格。
  第三十六条 对冒名顶替,以自己名义替他人开药,一人公费全家享受,弄虚作假(开
假处方、假证明、假发票或以药换物、用非治疗性商品抵药品或治疗费报销)的人员,一经
查出,按其情节轻重,除违纪金额不予报销外,处以三至五倍罚款,通报批评,直至停止享
受公费医疗待遇。
  第三十七条 指定的医疗单位购进和销售非法治疗性商品,一经发现全部没收。
  第三十八条 医疗单位或医务人员违反公费医疗管理规定,视其情节轻重,分别处以违
规金额一至三倍罚款,赔偿享受者或享受单位的经济损失。情况严重的要通报批评并取消该
单位承担公费医疗任务的资格。
  第三十九条 对享受单位(包括医疗单位)或个人(包括医务人员)的罚款及赔偿损失
的费用,从其单位(包括医疗单位)所报医疗费用中扣除,其中对个人的罚款或赔偿的费用
,由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扣除。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各公费医疗享受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订本单位的管理措施。
  第四十一条 由市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市卫生局、市财政局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实施
细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从一九九六年五月一日起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日